HTTP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)超文本传输协议,是一个应用层的通信协议。

 

HTTP协议版本介绍:

HTTP/0.9 :只接受GET一种请求方法,没有在通信中指定版本号,且不支持请求头。由于该版本不支持POST方法,因此客户端无法向服务器传递太多信息。

HTTP/1.0 :第一个在通信中指定的版本号,至今被广泛采用,特别是在代理服务器中。

HTTP/1.1 :当前版本号,持久连接被默认采用,并能很好地配合代理服务器工作。还支持以管道方式在同时发送多个请求,以便降低线路负载,提高传输速度。

HTTP/2.0 正在开发中······

HTTP/1.1与HTTP/1.0的区别:

1.persistent connection(持久连接)

HTTP/1.0中,每对请求/ 响应都使用一个新的连接。

HTTP/1.1则支持持久连接(默认)。

2.Host域

 

HTTP/1.1在请求消息头多一个Host域;HTTP/1.0  则没有这个域,建立TCP连接的时候已经指定了IP地址,而且默认一个IP地址只对应一个主机名,IP地址上只有一个host。

 

3.带宽优化

 

HTTP/1.1中在请求消息中引入了range头域,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。在响应消息中Content-Range头域声明了返回的这部分对象 的偏移值和长度。如果服务器相应地返回了对象所请求范围的内容,则响应码为206(Partial Content),它可以防止Cache将响应误以为是完整的一个对象。请求消息中如果包含比较大的实体内容,但不确定服务器是否能够接收该请求(如是否有权限),此时若贸然发出带实体的请求,如果被拒绝也会浪费带宽。 HTTP/1.1加入了一个新的状态码100(Continue)。客户端事先发送一个只带头域的请求,如果服务器因为权限拒绝了请求,就回送响应码 401(Unauthorized);如果服务器接收此请求就回送响应码100,客户端就可以继续发送带实体的完整请求了。注意,HTTP/1.0的客户 端不支持100响应码。

 节省带宽资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就是压缩要传送的数据。Content-Encoding是对消息进行端到端(end-to-end)的编码,它可能是 资源在服务器上保存的固有格式(如jpeg图片格式);在请求消息中加入Accept-Encoding头域,它可以告诉服务器客户端能够解码的编码方 式。而Transfer-Encoding是逐段式(hop-by-hop)的编码,如Chunked编码。在请求消息中加入TE头    域用来告诉服务器能够接收的transfer-coding方式。

4.请求方法和状态码

HTTP1.1增加了OPTIONS, PUT, DELETE, TRACE, CONNECT这些Request方法

HTTP/1.0中只定义了16个状态响应码,对错误或警告的提示不够具体。HTTP/1.1引入了一个Warning头域,增加对错误或警告信息的描述。

 

在HTTP/1.1中新增了24个状态响应码,如409(Conflict)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;410(Gone)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。

5.内容协商

为 了满足互联网使用不同母语和字符集的用户,一些网络资源有不同的语言版本(如中文版、英文版)。HTTP/1.0定义了内容协商 (content negotiation)的概念,也就是说客户端可以告诉服务器自己可以接收以何种语言(或字符集)表示的资源。例如如果服务器不能明确 客户端需要何种类型的资源,会返回300(Multiple Choices),并包含一个列表,用来声明该资源的不同可用版本,然后客户端在请求消息中包含Accept-Language和Accept- Charset头域指定需要的版本。

6.状态码

100~199:信息状态码,表示成功接收请求,要求客户端继续提交下一次请求才能完成整个处理过程

100(continue)继续发送

200~299:成功状态码,表示成功接收请求并已完成整个处理过程,常用200(OK)成功接收

300~399:重定向状态码,例如,请求的资源已经移动一个新地址,常用302、307和304

400~499:客户端的请求有错误,常用404(Not Found),403(Fobidden)

500~599:服务器端出现错误,常用 500